辽朝,公元916年—1125年金华股票配资,是我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王朝,与宋朝南北并立,且比宋朝建国早44年。
辽国幅员辽阔,其版图东到日本海,西至阿尔泰山,北到额尔古纳河、大兴安岭一带,南到今河北省的白沟河,地跨农耕和游牧两个地域。因此辽国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:一是北面官系,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;另一是南面官系,掌管境内汉人区域的州县诸事。
宋辽南北并立
1、南枢密院和北枢密院
北面官的最高机构是北枢密院,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说:“契丹北枢密院,掌兵机,武铨,群牧之政,凡契丹军马皆属焉。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,故名北院。”长官为北枢密院使,副官为知北院枢密使事。
北枢密院是辽国的最高军政机构,掌管天下军政大事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北院枢密使便相当于宋朝的宰相。
展开剩余79%南面官的最高机构是南枢密院(阿保机时代叫做汉儿司),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说:“契丹南枢密院,掌文铨部族、丁赋之政,凡契丹人民皆属焉。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,故名南院。”长官为南院枢密使,副官为知南院枢密使事。
南枢密院,管士子、官吏的升迁,类似宋朝的吏部。
辽朝时期的世界
2、南宰相府和北宰相府
宰相,本是我国古代一项与皇权相对的制度,历史上只有辽朝将“宰相”这个名字真正变成了官职的名称。
南北宰相府均属于北面官系,是管理契丹部族事务的机构,位居北院枢密使之下。
契丹建国前分为八部,其中迭剌部和乙室部最强。建国后把八部分编北府、南府。这里说的南府不属于南面官。统管北府、南府的是北府宰相和南府宰相。北府宰相通常由皇族成员充任,南府宰相由后族成员充任。辽朝皇族为耶律氏,后族为萧氏。
辽五京制
3、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
耶律阿保机鉴于迭剌部“强大难制”,便将迭剌部又分为六院(即南院)和五院(即北院)两部分,分而治之。
六院、五院各设王府,即南、北(大王)院,首领是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。由此可见:
(1)南院大王掌管的是契丹最强的部族之一——迭剌六院部,该部族隶属北(宰相)府;
(2)北院大王掌管的是契丹最强的部族之一——迭剌五院部,该部族也隶属北(宰相)府。
(3)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“掌部族军民之政”,地位大致相当。
(4)南、北院大王是辽国的重要官员,但次于南、北枢密使和南、北府宰相。
萧峰和阿朱
4、南面官系
辽朝初建时,朝中设汉儿司掌管汉人事务。至辽太宗时,在汉儿司的基础上改设南枢密院,取得燕云十六州后,又设三省、六部、御史台、诸寺、诸院、诸卫,大都效法唐制,兼采宋制,从而形成了以南枢密使为首的南面官系统。
与北面官相同,南面官中最重要的是南枢密院,南枢密院掌管汉军兵马之政。
辽国的三省中,尚书省最初由南枢密院兼任,后独立出来,置尚书令、左右仆射,下设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中书省初名政事省,中书令称政事令,辽兴宗时正式改名中书省。门下省长官为侍中,典司礼仪之事。
在辽朝,南面官系远不如北面官系重要,全国最高官职为北院枢密使,皇帝的旨令通过北枢密院传达两府宰相,再传至各个部落和州县。
5、萧峰的南院大王到底是哪个官职?
塞上牛羊空许约
如果按历史上辽国的官制,萧峰平定楚王叛乱后担任的南院大王,是契丹核心迭剌六院部的职事官,属于核心行政领导层,但还远远达不到契丹二号人物的高度,排在南院大王前面的至少有南、北枢密使和南、北府丞相。
但萧峰同时还是楚王,平定楚王叛乱,耶律洪基授予萧峰南院大王、晋封为楚王,坐镇南京析律府(今北京)。楚王是爵位,南院大王是官职。
千里茫茫似梦
金庸所写的南院大王坐镇北京,显然是南面官系金华股票配资,因此萧峰的官职大约相当于历史上的南枢密使加南院大王。
发布于:天津市